|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著有诗集《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的开端。另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 ...
陆小曼与徐志摩之间产生了熊熊之火般燃烧的爱情。后来就是惊世骇俗的离婚案。王庚一开始不相信,相信后不愿意离婚。后来徐志摩拜托刘海粟摆酒劝说王庚,刘海粟在祝酒时以反封建为话题,谈到夫妻之情应该建立在相互之间感情融洽的基础上。王庚终于舍得割爱,他举杯向刘海 ...
人民资讯 on MSN1 个月
新见陈寅恪旧诗二首
我将此书读过,知凌道新出身燕京大学,1974年去世。早年和吴宓过从甚密。凌英文甚佳,旧诗修养也好,平时喜读陈寅恪诗。书中偶有涉及陈寅恪处,但多为习见资料,对笺证陈寅恪晚年诗今典,似无直接帮助。但我在书后附录中的凌道新1969年日记照片中 ...
拙文《新见陈寅恪旧诗二首》(载《上海书评》2024年7月19日)发出后,文辉兄撰《关于凌道新所抄陈寅恪诗》一文(载“历史的擦边球”公众号2024年7月26日),表达了不同意见。文辉兄的观察自有道理,同时促使我深入思考,在无铁证史料前提下,断语应格外 ...
《又见流云阅古今》,中华书局2023年9月版读《上海书评》发表的谢泳先生两篇关于我父亲凌道新默写陈寅恪先生诗作的文章,甚为欣喜。他对凌道新默写陈寅恪先生两首诗作的观点我完全赞同,现再就此事提供一点线索,供相关研究者参考:一、1943年燕京大学在成都复校,我父亲于当年2月即从北方来到成都继续学习,同年12月陈寅恪 ...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潮新闻客户端周维强沈尹默先生以法书大家和书学大家名世,尤其楷书、行书,近世以还,无有出其右者。潘伯鹰评说尹默先生法书“以帖溶碑如汇海”。书法史家更具体的分析则是:尹默先生“最过人之处在于将唐人笔法中苍润自然和碑学中雄强刚劲相结合,融 ...
王蒙既写旧体诗,也写新诗。他认为两种诗体之间没有什么矛盾,也没有体裁的高下之分。但就个人习惯而言,写旧诗时往往是处于相对闲适的状况下,作为某段时间或者某个地点、某种心情的记录,像写日记一样;而写新诗时,可能会带有更多抒情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