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优化
English
搜索
Copilot
图片
视频
地图
资讯
购物
更多
航班
旅游
酒店
房地产
笔记本
Top stories
Sports
U.S.
Local
World
Science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Business
More
Politics
时间不限
过去 1 小时
过去 24 小时
过去 7 天
过去 30 天
按相关度排序
按时间排序
環境資訊中心
17 小时
藍綠聯手 三讀通過國土計畫最遲2031年上路 內政部︰民間申請土地 ...
國土計畫法原定明(2025)年5月前全面上路,立法院趕在今(31)日審議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藍綠白三黨均有提案要求展延,表決後三讀通過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再延六年,即最遲2031年才上路。在三讀宣讀條文時,藍綠兩黨立委把早已準備好的標語牌拿出,於議場內拍照留念,氣氛融洽。 內政部則對延期上路表示遺憾但尊重,指出近期地方政府湧入大量民間申請土地變更案,2024年首10個月已增逾1200件,其中光是9 ...
環境資訊中心
1 天
巷口小七也入列 環境部擬擴大碳盤查對象至百貨、醫療中心、雙鐵捷運
了解排出多少碳,是企業減碳的第一步,未來四大超商、電信三雄也將執行「碳盤查」!環境部昨(30)日表示,將修法增加應盤查對象,未來年排碳量達1萬噸的製造廠,以及超商、超市、電信業、旅館業、百貨公司、運輸業、醫療中心等約500家企業都須在2026年4月底 ...
環境資訊中心
1 天
時間不多了!拜登加速《降低通膨法案》撥款 農業與環境部門獲配最多
趕在川普即將重返白宮之際,拜登政府正加緊推進《降低通膨法案》(IRA)的資金分配。拜登政府近日宣布,已成功撥付超過1000億美元資金,用於支持清潔能源、氣候變遷應對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2024年11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
環境資訊中心
1 天
2030減碳新目標28%±2% 環團:環境部應說明科學依據、產業減碳規劃
政府宣示2050年淨零碳排,環境部昨(30)日公布2030年減碳目標(草案)28%±2%,較2022年國發會提出的24%±1%目標高了一些。環團表示肯定目標更嚴格,但認為環境部制定目標的科學依據不透明,且不見產業減碳規劃,呼籲加強社會對話。 環境部長彭啟明昨(30)日公布最新2030年減碳目標為「28%±2%」。攝影:陳昭宏 減碳旗艦計畫助攻 環境部提2030年減碳目標28%±2% 環境部昨日舉辦 ...
環境資訊中心
1 天
守護百年瑠公圳的人與屋:文化保存與居住權的爭議
瑠公圳,一條自1740年開鑿、擁有284年歷史的古老水圳,見證了大台北地區的發展與變遷。然而隨著都市化進程,這條曾是生命之水的圳道文化,正面臨消失與迫遷的危機。 從灌溉之源到歷史見證 瑠公圳源自新店溪,與霧里薜圳、大坪林圳整合,灌溉了景美、公館、大安、信義、松山等地,成為台北盆地農業與都市發展的基石,隨著抽水馬達的出現與農業需求的減少,碧潭取水口和沿線圳道逐漸荒廢。僅有少數原始圳道,如新店圳頭段5 ...
環境資訊中心
1 天
星球爆裂的日常 用藝術詮釋花蓮人如何與震共存
花蓮,一個斷層經常錯動的土地,那些在錯動與爆裂中,反反覆覆被搖晃、擊倒、再站起來的日常經驗,該如何被看見? 今(2024)年403、423大震,不但劇烈改變了花蓮的地形地貌,也衝擊花蓮人的生活。道路中斷、房屋倒塌、生意蕭條,雖然在板塊交界處生存的花蓮人,早已習慣在搖晃中與大地共處,也自有一套看待山崩地裂的方式,但這些經驗是否有可能透過藝術的方式,被傳達、理解,並且被療癒? 地震波主視覺 有如花蓮地 ...
環境資訊中心
2 天
農業新創崛起:香蕉假莖襪子、咖啡渣布鞋、植物蛋 你沒想過的食農 ...
在全球資源稀缺與氣候變遷的雙重壓力下,農業新創正以嶄新的思維與技術,為食農產業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何將農廢轉化為再生資源,或是創造出具經濟與永續價值的產品,都是食農領域的關注重點。其中的香蕉假莖、咖啡渣再利用,與植物蛋的研發,都是展現農業新創未來的 ...
環境資訊中心
2 天
烏鴉為吃蟲猛挖洞 英國高爾夫球場擬請老鷹來幫忙
「歐洲獾挖的洞約6到9英寸,而烏鴉挖的洞是2到3英寸 」,艾倫(Stephen Aylen)不是動物學家,而是英國艾塞克斯郡(Essex)濱海紹森市(Southend-On-Sea)的市議員。
環境資訊中心
2 天
消失的便當菜「菊池氏細鯽天婦羅」 池上如何守護稻花魚、終結毒鳥 ...
台東遠近馳名的池上便當,承載的不只是美味,還有大地與生態的故事。然而,當第一代池上便當的經典主菜——菊池氏細鯽(又稱稻花魚)悄然在大坡池與稻田間消失,這份滋味可能再也無法被復刻。今年10月,池上的毒鳥事件——上百隻麻雀在田區一帶死亡。這些跡象都警示著 ...
環境資訊中心
2 天
專訪:當年輕世代想開出一條「棄成長」的路
10月下旬的某個週五傍晚,在台北車站大廳,26歲的宋沅臻剛從台中趕來,還拎著大包小包行李,我們就這樣坐著聊了起來。 這並不是她第一次席地而坐。今(2024)年5月下旬,國會修法爭議正熱,宋沅臻和夥伴舉著標語穿越立法院蔓延到忠孝西路的人牆,找到一個略空的路口轉角席地而坐。雖然有點狼狽,但這群年輕人深信,「慢慢來比較快」。 他們叫「行動柴棺龜」,因爲召集讀書會時常跟環保團體借辦公室,有人以為他們是保育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