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館26日在武漢正式發布「鄖縣人頭骨化石相貌復原」成果,大名鼎鼎的「鄖縣人」1號、2號頭骨化石,在多學科、多領域、跨專業的科研團隊的「巧手裝扮」下,第一次有了清晰可見的容顏。
湖北省博物館將於2025年元旦前後舉辦「極目楚天——湖北歷史文化陳列」展,湖北省博物館今(26)日公佈鎮館之寶「鄖縣人頭骨化石」的樣貌復原像,分別為女性一號頭骨和男性二號頭骨的塑像,成為全球首次對距今100萬年前的古人類頭骨化石進行的科學相貌復原作業 ...
研究發現,婦人大約在西元370年抵達歐洲,是第一批西遷的匈奴人,顱骨整體偏長的特點與羅馬人記載的「匈奴人長相可怖」吻合,加上匈奴人喜歡刺破臉來紀念亡者,使其看上去十分嚇人。 不少網友見狀紛紛留言直呼「名副其實一個頭兩個大」、「確定不是外星人?」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在古代不算少見,「古代貴族階級或是特定種族,為了區分與平民異族的差別在小孩小的時候就會用頭巾包成這個形狀,小孩長大頭型就會不一樣」。
新華社武漢12月26日電(記者喻珮)眉弓突出、鼻梁粗大、毛髮茂密……經過近8年的研究,中國科學家26日在位於武漢的湖北省博物館首次揭曉“鄖縣人”1號、2號頭骨化石科學相貌復原頭像。兩具頭骨分別屬於生活于百萬年前、年齡約25歲至45歲的女性和男性。
1989年、1990年「鄖縣人」1號、2號這兩具古人類骨頭化石先後「重見天日」,震驚中外。著名古人類學家賈蘭坡根據化石出土地命名為「鄖縣人」。根據頭骨特徵,屬於直立人類型,定名為「鄖縣直立人」,根據古地磁法測定,兩具化石距今約100萬年。值得一提的是 ...
由湖北省博物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多間科研機構組成的跨專業科研團隊,自2017年6月展開湖北省鄖縣人頭骨化石高精度掃描及相貌復原研究工作。研究步驟分為高精度掃描頭骨化石、顱骨相貌復原兩部分,團隊首先通過高精度工業級掃描儀多次掃描一號、二 ...
綜合《 韓聯社 》報導,濟州航空7C 2216號航班從泰國曼谷起飛,當地時間9時7分準備降落南韓全羅南道「務安國際機場」,班機卻脫離跑道、衝撞圍籬外牆,最後起火爆炸。
【明報專訊】1970年代香港電影可說是踏入新舊交替的轉型與摸索時期,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加速,1960年代流行的題材與風格逐漸式微,電影更多嘗試反映都市生活的面貌與潮流,更追求感官上的刺激。
「鄖縣人」一、二號頭骨化石及其相貌復原像。 專家展示「鄖縣人」顱骨復原主要過程。 湖北省博物館展出鎮館之寶「鄖縣人」頭骨化石的復原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帥、歐陽思柔 武漢報道) 湖北「鄖縣人」頭骨化石是比周口店北京人頭蓋骨更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