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美術館每年一度的《高雄獎》,鼓勵創作者在媒體形式運用創新,是臺灣最具規模的藝術大獎之一。《2025高雄獎》自即日起至10月18日開放創作者投件,首獎「高雄獎」得主3位將各獲獎金50萬元,「評審特別獎」5名各頒發獎金10萬元,何創時書法藝術文教 ...
德基藝術博物館立足中國南京,依託德基集團近三十年有序收藏,逐步融匯中國古代、金陵在地性、中國及國際現當代三大方向,構建豐富多元的館藏、研究與展覽體系,於 2017 ...
1990年代,是草間彌生1973年自美國返日後,重回國際觀眾視野,而後大放異彩的關鍵時期。1993年,她成為首位於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個展的當代藝術家;隨後五年,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接連舉辦大型回顧展,奠定草間彌生作為當代藝術大家的定位。
「任何一個顏色對我而言都是一樣的,但最重要的是顏色底下有無窮的顏色,有我全部的思維。」—梁君午 藝術家梁君午《顯性的隱喻》個展,將於九月下旬在丁丁藝術空間展出。梁君午的畫作自成一格,創作風格精緻光潤,充滿神秘與深邃之美。其創作深受當代西班牙國寶級作家 ...
台灣攝影家沈昭良,迎來生涯迄今最大型個展盛大開幕,2024/9/21 ...
每年吸引超過百萬遊客到訪,深具桃園自然與人文底蘊的 「桃園地景藝術節」 ...
國立歷史博物館即日起至12月8日舉辦「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 聚焦於常玉、藤田嗣治等旅法藝術家與陳清汾、顏水龍、楊三郎、劉啟祥等4位前輩藝術家之間的互動與影響 ...
Mark Rosenthal著,李美蓉譯,〈地景藝術的態度:從競爭到崇拜〉,《地景藝術》,台北:遠流,1996,頁91-105。 Robert Hughes著,張心龍譯,〈已逝的未來〉,《新世界的震撼》,台北:遠流,1996,頁459-507。 Rosalind E. Krauss著,連德誠譯,〈擴展場域中的雕塑 ...
「療癒」一直是當代藝術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從日本藝術家 奈良美智 創造略帶哀傷神情的小女孩,讓大眾在觀賞時感受到心靈的撫慰,到英國藝術家 Jon Burgerman 以噴漆、粉彩、蠟筆的創作方式,畫出一張一張稚氣未脫的臉,一時間使人忘卻了現實生活的沉重。
李建中(1923-)現代畫的冷抽象型態,來自西方抽象繪畫,也與50至70年代台灣的社會文化環境息息相關,以抽象手法隱藏心理情結,避免政治對藝術的干擾迫害。以創新方式承接傳統,嘗試混合媒材及探索非形象畫風,是1957年創立的「東方畫會」、「五月畫會 ...
先知派或稱納比派(Nabis),此一名詞出自希伯來語,是先知的意思,此名稱的用意在表明其信念、創作思想同宗教的密切聯繫。1886年,高更與賽柳司爾(Paul Serusier)在法國北部的龐達凡(Pont-Avén)結識,在高更的建議下,賽柳司爾於1888年9月畫下了 《愛的森林 ...
七○年代,臺灣藝術界正經歷著一次前所未有的轉型。深受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一批勇於創新的藝術家們,開始嘗試突破傳統繪畫的框架,探索新的藝術語言。朱為白、楚戈、李重重,便是這波藝術浪潮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次展覽,將聚焦於這三位藝術家在七○年代的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