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为了摆脱“东亚病夫”的蔑称,祖国大地涌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教育家,竺可桢便是其中之一。浙大从一个二流大学到世界一流名校,被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校长只用了十三年,可谓功勋卓著。
职场办公室 on MSN1 天
依稀前事 永忆弗谖(下)
依稀前事永忆弗谖(下)浙大竺可桢校长在遵义琐记陆昌友学术科研的领头雁身为一校之长的竺可桢,在艰难的办学环境中,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
文化大家看 on MSN17 天
从竺可桢“两问”谈起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老校长竺可桢的发问:“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两问”曾经回荡在1936年9月的浙大开学典礼上,触动了一代浙大学子。
2024年9月8日上午,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杜江峰校长新生第一课在浙江大学主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 771名竺院新生意气风发,秉持着“志存高远,追求卓越”的院训,在求是园中踏上全新的征程。
1911年,美国西海岸天使岛,十六岁的王赓踏上异土。作为庚子赔款留学的第三届留学生,美国推崇的博雅教育,在之后的7年里,在这位中国青年人身上留下烙印。庚款官派生此前选拔已逾两届,不乏胡适、竺可桢等后来的名家。王赓的考试成绩在当时的63名官派生中排名前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采取一系列举措保障“两弹一星”工程的优先性。(更多请见:《张劲夫: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23、25、60、17000 | 科技史》) 为了加强相关学术交流和研究,中国科学院成立原子核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核委”)及隶属于该委员会的同位素应用委员会。 这些委员会不仅是“两弹一星”工程的“大脑”和学术后盾,还承担着国民经济规划的重任, ...
气象学家竺可桢从留学哈佛时就开始写日记,57年从未间断。 竺可桢的日记内容驳杂,涉及社会文化、气象地质、科教兴国等诸多方面,而且记载非常详细,见人见事,成为后世了解当时历史状况的宝贵史料。例如,1936年8月11日,他从南京乘汽车返回浙江大学 ...
“大家觉得今年的暑假是最热的一个暑假吗?天气预报里报的气温为什么总是比感觉到的温度低一点?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气象工程师。”9月1日是北京中小学生正式开学的日子。中国科协气象顾问、前中国追风小组核心成员卞赟走进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为同学 ...
在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他们的光芒被更耀眼的人所掩盖。王赓,恰好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民国历史中留下诸多印记,却至今鲜为人知。《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一书的出版,在王赓的孙女王冬妮博士的深情追忆与严谨考证下,王赓其人 ...
中国综合考察事业奠基人竺可桢。 2012年,成升魁(后排左四)与考察队员在海拔5500米的澜沧江源头第一乡莫云乡考察。 2020年,封志明(后排右五 ...
颂金秋,庆丰收,欢歌响彻三秦沃野。祈和美,贺丰登,同祝神州五谷满仓。9月22日,陕西省2024年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汉中市南郑区举行。
新华社杭州9月19日电(记者邬焕庆 方问禹)浙江绍兴,古称会稽。在中国文化版图上,会稽山、鉴湖水是文人墨客笔下鲜明的文化标识。这里是满腹经纶、胸怀天下的文人之乡,是老街小桥、青山秀水的诗画水乡,还是应势布局新兴产业的现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