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 · 19世纪中叶的慕尼黑艺术商人第一次用Kitsch这个词来形容廉价的艺术品。 而在日后的使用中,他又逐渐戴上了一种仿制品、大众的低劣 文化商品 这样的意思。
2023年9月4日 · 庸俗是工業化後市民社會的伴隨現象,庸俗是應和了社會的物質技術條件(可以大量複製的工業化產品),以及對美感的期待(大眾藝術),誰不想要一幅名畫掛在家中彰顯品味呢?
Kitsch 出自德语,翻译出来“媚俗”,是一种被视为次等的 视觉艺术 形式,对现存 艺术风格 欠缺 品味 地作复制,又或是对已获广泛认同的艺术作毫无价值的模仿。
2023年12月31日 · 刻奇(德语: Kitsch )是一种被视为次等的视觉艺术形式,对现存艺术风格欠缺品味地作复制,又或是对已获广泛认同的艺术作毫无价值的模仿。 这个概念亦有关于任何刻意地在作品中使用被公认为 文化象征 的元素 [ 1 ] 然后廉价地 大量生产 这些非原创的东西。
kitsch 是一个德语借用词,最初出现在 19 世纪下半叶的艺术领域。 这个词被用于描述一种传达夸张的伤悲和情绪的艺术手法,与伤感艺术有密切关系。 可以说,kitsch 曾是某种流行的庸俗艺术的代名词。
2014年6月3日 · Kitsch这个词80年代末中国读者在昆德拉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已经遇到过。 但是这本书中文译者将它的意思译反了,译成了“媚俗”,即讨好别人的意思,而这个词更准确的意思是“自媚”,即讨好自己、迎合自己。
2009年7月21日 · 在当今社会,“kitsch”已经成为虽未明扬却无处不在的一种文化状态。 然而相关概念的梳理却迟迟不见,不免有些许遗憾。 这一词在中国的大面积传播最早来源于昆德拉的小说,因而对这个概念的梳理有赖于对昆德拉小说的通读以及理解。
19世纪80年代,“媚俗”(kitsch,也译作“刻奇”)这个词语首先出现在德国慕尼黑的艺术品市场。 它有可能源自德国西南地区方言die Kitsche或普法尔茨地方方言单词Kitsch,指清理污垢、灰尘的工具;也有可能源自英文单词sketch或者德文单词skizze,指草草完成的 ...
2023年7月18日 · 美国权威美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在1939年写的一篇文章《前卫与刻奇》中,提出刻奇是大众文化的一种特征,比如通俗小说、好莱坞电影、踢踏舞、卡通、广告、流行歌曲等大众文化,在制作上都是机械的、按照程式仿作的,没有原创性 ...
2022年3月2日 · Kitsch 在20世纪早期借用于德语,意思是流行文化趋势中庸俗品,比如 car mirror dice「车用骰子挂件」, plastic flamingos「塑料火烈鸟摆件」, and dashboard hula dancers「草裙舞舞者摆件」